查看原文
其他

评选结果出炉,有你认识的吗?

拉萨发布 2023-03-04


2月10日西藏自治区总工会举办了2022年度“西藏工匠”发布仪式授予6人为2022年度“西藏工匠”分别是“大国重器”盾构机主司机母永奇马包制作技艺传承人索朗群培在雅江上筑就“无裂缝大坝”的水电先锋胡中阔绽放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铿锵玫瑰张惠芳首个民族特色藏医养生保健操开创者索旺架桥跨江河让天堑变通途的桥梁专家陈克坚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2022年度“西藏工匠”↓ ↓ ↓“大国重器”盾构机主司机母永奇
01

母永奇,男,汉族,中共党员,中铁隧道局集团新建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CZXZZQ-2标项目经理部高级技师。

母永奇参加工作12年来,驾驶盾构机4万小时,累计掘进28公里,从“洋盾构”到国字号,从常规盾构到超大直径盾构,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盾构专家人才。先后荣获中原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功勋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母永奇先后参与了宁波地铁、郑州地铁、成都地铁、世界最大直径水下铁路盾构隧道——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世界上输水压力最高距离最长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国内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深圳春风隧道的建设工作,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全面掌握当前隧道施工主流盾构机型的专家人才。他先后参与攻克宁波地铁软土地层沉降控制、郑州地铁砂质地层盾构掘进地表沉降控制等多项重大难题。以他名字命名的“母永奇盾构机操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共获得创新成果36项,为企业创造了千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川藏铁路雅林段开工建设,母永奇主动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一到色季拉山隧道工地,母永奇全身心投入TBM组装和调试中,37.96千米的色季拉山隧道被誉为亚洲铁路TBM第一长隧,在这条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铁路线上,母永奇克服高原低温缺氧等不利影响,带领项目团队仅用7个月完成全线首台TBM“雪域先锋号”始发,仅用20天组装完毕“忠诚担当号”TBM。开工一年,实现两台超大直径TBM运输、组装、步进,并实现月掘进613米,填补我国高原大直径TBM施工空白,创造我国高原TBM施工新标杆。

马包制作技艺传承人

索朗群培


02

索朗群培,男,藏族,中共党员,朗县朗镇托麦村村民。

朗镇马包手工制作技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朗县朗镇曲江一带。

索朗群培从小热爱手工技艺,21岁师从当地有名的老艺人多布杰,学习马包制作技艺。

索朗群培经过漫长的学徒生涯和自身多年的潜心钻研,不仅将多布杰的马包制作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还把马包制作技艺提升到更高一层,成为朗县一带有名的马包制作艺人。

然而,马包制作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一方面是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马包的需求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马包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收入少,年轻人学这项手艺的越来越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马包制作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如何提升马包知名度、宣传制作技艺、提高产量、培养新的传承人成为索朗群培需要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他始终不放弃,坚持探索出路。每年在朗县塔布旅游文化节和山南物资交流会上,他都会现场热情地介绍马包的来历及制作流程,宣传朗县塔布文化产品。2015年,托麦村马包制作与加工成功申报了朗县民宗局“兴边富民”项目,投资45万元用于新修厂房、拓宽原材料的购买渠道、丰富产品线,马包产业规模初步形成,有效加大了马包的开发与推广,成功打造了特色文化品牌,将民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索朗群培多年的努力与坚持,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0年朗县马包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索朗群培2016年被朗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马包制作技艺传承人,2018年被命名为林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在雅江上筑就“无裂缝大坝”的水电先锋

胡中阔


03

胡中阔,男,汉族,中共党员,水电九局西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胡中阔从一名工程技术员到工程师、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电专家。他荣誉等身,攻克许多工程技术难题,拥有多项国内首创技术。

特别是在西藏大古水电站建设中,胡中阔凭借丰富的水电工程施工经验,带领团队成功攻破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保温保湿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高质量完成具有5项“世界之最”、4项“西藏之最”和3项“雅江之最”的水电站建设。建成的百米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无任何裂缝,打破了水电人心中“无坝不裂”的魔咒。特别是坝体取出26.2米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超长芯样,刷新世界纪录。科研成果《青藏高原复杂条件碾压混凝土绿色筑坝关键技术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大古水电站砂石系统规划设计时,为了实现绿色建造,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深度利用复杂料源制备砂石骨料的成套技术,开创了大型坝后式厂房水电工程中无开采料场、不设弃渣场、利用复杂料源制备合格砂石骨料的先例。《青藏高原水电工程开挖料深度利用和生态环保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保护鱼类繁衍生息而建的大古水电站全长3471.22米,落差81.77米的生态鱼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鱼道。为保证电站整体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胡中阔带领团队经过研究论证,大胆提出采用钢管柱群和预制装配技术建造该鱼道,这在国内是首创。应用该技术,不到一年时间即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高海拔深V峡谷大落差装配式长鱼道施工技术》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家央企子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助力脱贫攻坚上,胡中阔冲锋在前。曾用10个昼夜抢通1.6公里“通往民心”的进村道路。所在企业先后招聘40余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9595人次西藏籍务工人员参与工程建设。先后培训西藏籍务工人员2785人次,使他们端稳了就业的“铁饭碗”。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胡中阔身上体现得十分真切。他将技术创新和培养工匠型人才视为己任与使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能适应西藏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中国的水电开发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为水电建设行业提供了许多“电建方案”。

绽放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铿锵玫瑰

张惠芳


04

张惠芳,女,蒙古族,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惠芳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分析等工作。在23年的工作中,张惠芳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倾洒在所热爱的环境监测事业上,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联网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先进个人、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预报员、国家区域和背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能力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一流专家”称号,入选“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面对西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空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援助了西藏第一套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张惠芳带领团队连续奋战两个月,潜心研究进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编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操作规程,全力保障了“6·5”世界环境日拉萨市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顺利发布,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生态环境部领导及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8年,面对西藏没有环境空气监测网的困境,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建设要从零开始。张惠芳跑遍全区七地市,行程数万公里,常常冒着低温严寒和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站点布设、站房建设、设备安装和运行,先后建成覆盖全区的18座国家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建成纳木措国家背景监测站、当杰国家农村试点站和西藏温室气体试点站,建成5座青藏铁路沿线和边境口岸空气自动站。

面对工作中一个个突发状况,一项项难题,一次次挑战,张惠芳永远是胸怀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坚持以工作为先。她常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对工作最大的尊重”。张惠芳常年奔赴在监测工作一线,建成了与全国同步的西藏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技术体系和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体系,用工匠精神筑起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支撑,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发挥环保工匠力量。

首个民族特色藏医养生保健操开创者

索旺


05

索旺,男,藏族,中共党员,西藏慈仁珠国藏医养生保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传统藏医养生保健操创始人。

索旺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藏医药文化传承、宣传和实际考虑,自1998年开始,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分析藏式健身法,取其精髓,挖掘收集整理并编创《复杂藏医养生操》《二十四节简易藏医养生操》《五行藏医养生操》《阴阳平衡藏医养生操》《康体瘦身养生操》等多种体操,开创了全区乃至全国首个民族特色藏医养生操,有效地填补了高原传统藏式健身和藏医养生保健操在群众中的普及可视化的空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和健身爱好者的养生需求。保健操推出后,获得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学院以及区内外学者和专家的指导肯定。

索旺致力于藏医医疗、藏医诊疗和藏医养生保健操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突出贡献奖、“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中医国粹——大国医者”荣誉勋章、“十四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领军人物、藏医养生保健品牌杰出人物、传统藏医养生保健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等荣誉,先后聘为健康中国行动健康宣传大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大国医药智库成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他培养了一批学徒和教导员,带领60名志愿服务者,奔赴全区各区域教实操,深受干部群众的喜爱和认可。目前,该操受益人数达上万人,正在以较快速度向各地普及推广。

架桥跨江河让天堑变通途的桥梁专家

陈克坚


06

陈克坚,男,汉族,中共党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作为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他先后负责了川藏、滇藏、云桂等20余条铁路的桥梁技术及管理工作,主持了以川藏铁路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林织铁路纳界河大桥、大瑞铁路怒江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级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在川藏铁路建设中,他先后主持设计桥梁230余座,跨越雅鲁藏布江达16次。针对高原铁路建设,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高原复杂环境拱桥高性能、低收缩混凝土制备和防裂技术”,“高原环境混凝土拱桥优质和快速施工技术”等一系列高原桥梁建设技术,创新性提出了近断层强震区考虑地形效应的混凝土拱桥抗震设计理念,为高原铁路桥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主持《川藏铁路在勘察、设计、施工阶段围绕提高桥隧灾害能力的战略研究》等课题,提出了川藏铁路面临风险及提高抗灾能力宏观对策;他主编《川藏铁路拱桥设计指南》《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暂行规范(桥梁篇)》等技术规范,总结提炼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建设经验,其中耐候钢的推广应用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他主持的《拉林铁路重点桥隧工程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成果在雅鲁藏布江藏木大桥全面应用,助力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IBC)大奖,引领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发展。他担任多个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由其领衔的“陈克坚桥梁创新工作室”开展大量创新研究,累计完成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14项、成果转化13项,培育30余人获职务、职称晋升,先后荣获省十佳创新工作室和中国中铁五星级创新工作室命名表彰,现已成为铁路桥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心若无私忘我,技必浑然天成,陈克坚先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国中铁专家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国家设计奖2项、詹天佑奖5项、省部级特等奖或一等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47项,主编标准4项,参编行业规范3项,主编专著3部,发表EI论文28篇,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作出积极贡献。

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藏工匠”精神



拉萨融媒

关注“拉萨发布视频号”

“悦享拉萨视频号”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往期回顾

#普布顿珠主持召开市维稳指挥部专题会议

#全部免费!

#西藏2名原厅级干部被提起公诉!


记者:齐永昌

编辑(一审):王人聆

责编(二审):姚鑫

审核(三审):彭正



转发 关注点亮下方“在看”图标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